赵成旺的Blog
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

20240411——环境这么差,怎么做事业

我毕业的那几年,互联网是毕业生的香饽饽,BAT、TMD 这些高科技公司是毕业生的首选。薪资待遇高并且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,管理扁平。

但是这几年,公务员、国企、事业单位成了毕业生的首选。为什么?因为稳定,稳定到足够抵御眼下的风险。毕竟现在大环境确实不好。

如果你目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可以接受短期不折腾。做好手头的事情,原地待着就是上上签。如果有一点剩余精力,发展一份副业,用技能或者资源变现,那就是锦上添花了。不用对裁员过分担忧,毕竟这事儿,谁也控制不了。

如果我是职场人,我应该就会按照上述策略做事业。可我当下不是,我依然选择在这个时间点继续折腾。

很早很早之前,大概是刚成年那会儿吧,我其实对自己的职业就有比较清晰的愿景。从毕业到现在,大公司两年,中型公司两年,创业公司两年。每一段职业经历着实给了我考虑问题的不同视角。

0基础创业者如何做

所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,只不过巧了,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间点出来创业。那面对当前的形式,零基础的创业者应该怎么做事业呢?我认为有一个大原则:

少想着做大事,现金流为王。

第一,当下适合脚踏实地,不宜好高骛远。

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已过,很多年没有听到创业者说诸如「颠覆」、「平台型机会」的字眼儿。

而新的 AI 时代格局也未确立,比如 GPTs 的出现让 23 年诸多创业团队估值瞬间归零。

第二,创业公司第一步的目标应该是盈利。主观上,盈利能让你在牌桌上继续作者;客观上,拿着 PPT 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南走到北到账1000w的时代已经过了,资方也都很谨慎。

当然,以上原则并不适用于已经有所积淀,掌握关键生产要素的创业者。

决定创业公司生死的是现金流。一种方式是融资,家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可以安安心心打磨产品,前期不以盈利为目的,甚至去砸钱教育市场。第二种是自己造血,第一单就有盈利,甚至是 订单-投入-交付 的形式。很明显,后者更适合现状。

我该如何做

订单-投入-交付 的形式固然很好,主要是能在低迷期让公司很安全。但是如果不能积累沉淀,这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打工,如果一直如此,赚的也只是辛苦钱。

沉淀积累下来的生产要素,会逐步让你公司的事业更加稳固,减少对大环境的依赖。以及在行情变好时,能够成为实现大幅跃迁的本钱。比如行业理解、人脉资源、团队力量、Know How

所以,在订单模式下,也不能盲目选择,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接,除非真的完全生存不下去了。

这里当把短期行为和长远发展做结合时,就需要考虑方向选择的问题。选方向是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,往往代表着创始人本人的个人意志。

方向的选择是三个圆圈的交汇点:

  • 市场趋势在哪里?
  • 我擅长做什么?
  • 我热爱什么?

这三个范围的交汇点,就是公司的战略方向。

第一,市场趋势。上一段在创业公司的经历告诉我,我只是一个普通人,是那 80% 的普通人。智商、能力、资源都很一般,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如果我想上快车道,只有跟着市场的趋势走。

在这个国度,影响市场的除了科技的发展趋势,另外就是特色国情。那么我所能看到的,AI 改造垂类行业就是就是我能涉足的趋势之一。

具体是什么细分行业,今天我还没有想清楚。

第二,擅长点。每个人总有一些事情做起来比别人轻松很多。我擅长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,擅长抽象问题寻找通用解,比一般人都要快很多。

这些是我头两段工作经历给我的反馈,都属于企业服务领域。

第三,热爱。热爱能够给创始人提供长久动力,尤其是面临险境时的心力。很遗憾,我还没有找到。

但是还是需要尽量往上靠,我很接受变化,并且享受东奔西跑的工作状态;同时,我非常享受(哪怕是很小)的正反馈,带给我的能量。

即便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想清楚(有些也不是想出来的),但是接下来的战略方向还是很清晰的:

  • 作为公司的大销售,不断接 B 端客户的信息化工程订单,让公司活着
  • 在这过程中寻找一个我认同的垂类行业,有足够规模并且深入了解工作流可被 AI 改造,同时积累在这个方向的工程能力和人脉资源

2024年4月11日 15:13